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传媒

【杰商头条】千年古驿飘醋香——杨焕亭

阅读数: 3600

(一)

 

   这是2017年端午节前夕,北方古县武功已经进入了收获沉实的日子。

 

   我们的车子被初夏的风牵引着,过了兴平市,一直朝西北方向,穿过日益放黄的麦田、枝丫繁盛的果园,远远地瞧见在千顷绿色田园间,矗立着“宏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办公楼。对于它和它的主人我们并不陌生,前年五月,也是“小麦覆陇黄”的五月,我曾随同省市作协代表团来这里采风,为驰名三秦,享誉华夏的“宏稷封缸纯醋”题写了“驰誉神州”的横匾。春去春回,当我再度踏上这片古老而又激情的土地时,第一个抵达味觉的是弥散在空气中的缕缕醋香,第一个受到的冲击是横亘在厂区那方书写了“诚意兴业”四个鲜红大字的巨石;第一道映入眼帘的风景是发酵场内一排排自然发酵陶缸;第一眼看到的是满面春风站在公司办公楼门口迎接我们的宏森农业开放有限公司董事长代选护。

 

 

 

   在年龄上属于“70”后的代选护董事长,一见面,就以武功长宁传统醋文化传承者的虔诚告诉我们:长宁醋业人只做纯醋,只做纯正的粮食醋,只做无任何添加剂的中国纯醋。这是他们的理念,贯穿着三个相互链接而又制约的逻辑环节,纯醋之纯的核心在粮食,关键在无添加剂,它是构成“宏稷封缸纯醋”品牌的刚性要素,以此为企业理念,“宏森”醋业人就把自己置于引领长宁醋业发展的地位。

 

   从三个“只做”开启话题,我们一步步走进长宁醋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代选护显然是一位怀有浓重历史情结的儒商。他用地道的秦音谈论长宁香醋与后稷文化的历史渊源。“长宁醋以黄金食品——玉米为主要原料,集辅料水、小麦、大麦、豌豆、麦麸、谷糠、食用盐为一体”,这其中的小麦、豆类,早在人类文明之初就在漆水河两岸铺开绿色的风流,缔结金色的颗粒。它们的第一粒种子就握在后稷手中。作为中国农耕文化的始祖,他留给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遗产,不仅仅是一座穿越岁月帘幕的“教稼台”,不只是时代迁延的“稻、粱、菽、麦、黍、稷”,符合历史逻辑地应当包括醋的发现。那也许是一个偶然的秋日的雨后,踩着秋日沐浴的大地,后稷放下一天教稼的疲累,到漆水河岸放飞自己的精神之莺。忽然,一阵浓郁的酸香迎面扑来,后稷的脚步凝滞了,他缓缓地俯下身子,终于发现这酸味是从遗落在田间的谷物籽粒散发出来的。我想,从那一刻起,先人们的膳食中就多了一份调味品——香醋,而它的发源地不在别处,就在后稷的故里。我查阅了有关资料,至少在殷周甲骨文里,已经有了关于“醋”的记载,那时候,人们称其为“酢”,《康熙字典》释为“醋”,一种含有酸味的调料。

 

 

   问到为什么一定要以“宏稷”为注册商标,代选护目光中流露出慎终追远的凝重肃穆,言语中洋溢着“后稷传人”的自豪和骄傲。代选护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只关注后稷农耕文化的研究,而忘记了后稷醋文化的丰富内涵。“宏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就是要担当起整合后稷醋文化资源,振兴后稷醋文化产业的使命和责任。

 

 

(二)

 

   《诗经·小雅》有句曰:“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古往今来,桑梓情就是这样,与游子对父母的思念和牵挂缠绕在一起,缠绵悱恻,永无绝期;而唐人柳宗元一首《闻黄鹂》,写尽“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的乡愁牵系。代选护沿着写满桑梓诗韵的文明之旅,一路追来,那些在厂区的大型生产设备,就是代选护写在长宁大地的乡愁诗篇。

 

   代选护是从“春天故事”里走出的现代企业家。当中国大地涌动改革春潮的时候,他刚刚进入十八岁的青春花季,他的心被思想解放的大潮托起一帘春梦,拜别故乡,走向外部世界。在电业领域一走就是二十多年,风生水起,云帆沧海,刚刚进入而立之年,已是“声闻于天”的业界独秀了。可听听他的人生感怀,却是““永世友孝,怀桑梓焉;真人南巡,睹归里焉”的凝重。他说,电气行业的成功,公司的乘风破浪,没有给他带来自豪感。他却对故乡常常怀有一种“愧烝尝之弗营”的紧迫。于是,他回来了,沿着当年秦皇、汉武、唐明皇西去的路归来了。

 

   “怀旧长吟《闻笛赋》”,代选护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他对长宁醋业的发展知之甚深,爱之深切。

 

 

 

   史载长宁曾经是秦始皇的屯兵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适应统一后经济文化交流的需求,广修驰道,条达辐凑,四通八达。西去驰道于此经过,秦皇观其地广袤平坦,其势乃西北锁钥,当保秦帝国长治久安,长宁邑因此得名。汉承秦制,这里夤演成一方繁华古镇。长宁香醋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进入人们生活的。《武功县志》记载,“秦军长宁设亭,办烧坊,五谷酿酒,以资均需”。而他们没有想到,作为酿酒废料的“酒糟”,在经过二次发酵后,竟然沉淀为殷红的液体,入口酸香,食之生津止渴,开胃健体。这大概就是康熙字典为什么要以“醋”释“酢”的缘故。代选护说起长宁醋的昔日,如数家珍。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武功县文管会在长宁镇发掘的一座唐墓壁画中,发现了当年人们酿醋的画面,其流程,与今日现存酿醋大致无二。文史专家据此推论,至少在初唐武德年间,长宁醋业已成规模,并且引起官府的重视。

 

   那些写满精彩的日子,让代选护一想起来就新潮起伏,肃然起敬。代选护用一个企业家的语言描绘宋元年代长宁醋业的兴旺和成熟。那时候,以家庭为单位的醋坊,星罗棋布,绵延数里。明清时期,长宁已经成为文明西北的醋业重镇了。据说,曾经缔造了秦腔“康王腔”的明朝宪宗年间状元康海,在担任翰林院撰修时,把武功地方名吃旗花面引进宫廷。而旗花面重要的调料之一就是长宁香醋,它由此而成为宫廷贡品。他甚至说服当时的武宗皇帝用长长宁醋美容,并且曾经一度想推广到嫔妃中去。长宁醋借风使船,百年恒昌,松茂竹苞,成为三秦大地一方盛景。清人冯子甲在他留给今人的文字中这样描绘当年长宁的醋业盛况:“武功民间酿醋,尤以长宁为先,将大麦煮熟掺酒曲,热拌布裹埋之,七天闻香摊开,晾晾复装缸内,加水适量,日晒廿天,其为红紫色,揭皮、除渣、加水,后滤出醋来。”

 

   那些漫漫的寻觅之路,让代选护把目光转向当代长宁。作为在外打拼的企业家,他“归思方悠哉”,“月是故乡明”,每每回到故乡怀抱,都不忘到镇上走走看看。更多的时候,他喜欢独自一人,沿着长宁小镇静静漫步,温暖的目光掠过故土的风物乡景:西宝北线就像一条长长的瓜藤,而分布在路两侧的醋业作坊就像这藤上累累的瓜果, 50多家,年产香醋1万吨,不能说没有为地域经济做出贡献。然而,毕竟“风光不与旧时同”,这是信息时代的醋业,是农业日益走向现代化背景下的醋业,小规模经营,分散式发展,低层次工艺,成为影响它发展和兴旺的瓶颈因素。他屈指算了一账,50家作坊,平均每户年产醋2千吨,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它就如同一朵浪花一样的不起眼。他的脚步伴随着心事的凝重而迟缓,以至久久地定格在街头。透过眼前的一切,他看到一个深层的危机:生产者将认识停留在它是一种调味品的层面,而没有提高到文化的自觉高度,赋予它以丰富的历史意蕴,和药用、保健等文化内涵。这样,就只能以醋做“醋”,而做不出文化来。

 

   端着金饭碗,却当泥碗看,长宁香醋呼唤新的涅槃和更生。

 

   度长桀大,代选护的心不能平静了。“我今归故里,卉木正光华”,正处在事业中天的他仿佛听见故乡母亲的呼唤,终于有一天,他怀着“振兴后稷香醋文化”的悠悠乡情,昊昊雄心,带着时代的文化理念,先进的经营理念回到故乡创业了。2013年,成为他人生旅程中精彩绚烂的一章。现在,创业四年的代总回忆起当初的选择,依旧赤子情深。他告诉我们,到目前为止,“宏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投入1.6亿元,在武功大地上建起第一座现代化酿醋企业。代选护具有前沿意识地将自己的产品命名为“宏稷封缸纯醋”。

 

 

 

 

   “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只有武功才是后稷家园,它是一种文化资源,我们有责任弘扬光大,并且让潜在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文化效益。”代选护说。

 

   这当然不是他一时的心血来潮,他的目标是建设长宁百年酿醋企业。

 

   我毫不怀疑,以他的执着的价值选择和前卫理念,必然梦圆在飘洒着千载醋香的长宁大地。

 

(三)

 

   2017年初夏的阳光洒在“宏森”办公楼外的高台上,靓丽而又照眼,顺着台阶下缓缓上坡的路北望,就是“后稷家园封缸醋”的生产厂区。它高大的蒸馏塔、明亮的厂房,以及院内容量巨大的封缸贮存场,都使他在体量上成为长宁酿醋业的引领者。

 

   于是,我的舌尖再度滚动着他们孜孜以求的 “三只做”,这是一个文学人贴近生活的姿态,也是我走进“宏森创业人”精神世界必经的通道。代总显然读懂了我目光中的含义,他以主人的身份邀请我们到生产车间走一走,看一看。在原料发酵车间,一股清香从一个个器皿中扑鼻而来,附身抓起一把,方知那是发了芽的大麦。代总说,这是酿醋的辅料,在这里经过57天的催芽,最后经过发酵,成为麦芽糖,才能融进主料,进入生产流程。

 

 

 

 

   它如同显微镜下的一个切片,使我透过它去咀嚼“宏森”人“只做纯正的粮食醋”的物质支点,触摸到他们传承于周秦文化“一诺千金”的诚信和求实。而这种承诺在“灌装车间”得到了现代化工艺的印证。陪同我们参观的工作人员说,这里有领先于国内的三级灭菌设施和净化设备,因此,这里的封装都是现代化无菌灌装。产品永远保持自然、纯正、有机的属性和特征,这当然是传统作坊所不能望其项背的。是的,这里的工艺流程精细而又复杂,工作很艰苦。然而,我从这些日复一日的“重复”中读出了一种伟大的敬业精神:守护消费者的健康,这也许正是“宏稷封缸纯醋”品牌的魅力所在。

 

   我读到一篇从武功走出的边关军人的礼赞,那篇题为《悠悠醋香,浓浓乡情》的文章,深情地写道:“一天,我与朋友们慕名来到长宁宏森醋业公司参观,当我聆听了宏森醋业老总代选护先生慷慨激昂的演讲,亲口品尝了宏森醋业的’封缸纯醋’和果醋饮料时,我对长宁陈醋的前景和未来就充满了无限的期望。”

 

   我相信,这是消费者发自肺腑的心声,一如我在离开“宏森”后情不自禁地要写下自己的感觉一样。

 

   然而,我从与代选护的交谈中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就是关于“时间”的新认知。我记得海德格尔说过,“时间是生命存在的方式”,但在“宏森”,“时间”是“产品品质的存在方式”。千年传承大缸发酵120天是一个硬指标,一道坚不可摧的质量红线,而它最终陈列在市场货架上或者登上消费者餐桌时要达到130天。这就是“宏森”人的“时间哲学”,它并不机械地与“速度”联系在一起,而被积累成一种信誉,一种声望,一种吸引力。

 

   我后来亲自到已经处于高温的发酵场感受“时间”是怎样将“宏稷封缸纯醋”锻造成精品的。陪同我们参观的工作人员揭开封盖,那醉人的浓香,那晶莹的琥珀色液体,那飘在醋汁表面的厚厚的一层“醋皮”,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味觉诱惑”,让我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它毫无疑义地诠释了“时间”在“宏森”有着怎样的特殊含金量。

 

 

 

   这是一个浮躁的岁月,人们对“时间”的解读往往沉迷在一种“加速度”的清浅中,白驹过隙式的存在让一切“真实”缺乏相对“静止”的积淀,“宏森人”的“时间哲学”不啻为一剂良药,呼唤我们漂泊的心归于宁静,归于真诚。

 

   “宏森”人把企业的真诚凝结为“纯粮醋、手工造、零添加、缸发酵”十二个大字。字字含金量十足,都是蘸着秦汉水墨写就的诗行。于是,我想起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名句:“辛勤地劳作,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代选护就是用生命写诗的大地之子。

 

   代选护正当盛年,他的目光永远闪烁着文化实业家的光彩。他告诉我们,已经启动“长宁醋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与之相配套的是,将乘着“一带一路”的风,兴办一座集观光、学习、了解中华食醋文化的“丝路醋博园”。那时候,千年古镇长宁将再现后稷高德,秦汉雄风,丝路风光,醋业今昔。“宏森”人站在一个新的起跑点上。

 

   我很欣慰,2015年,央视“美丽乡村过大年”节目组来武功拍摄,将“宏森醋业”作为分会场,20162月,“宏稷封缸纯醋”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农业产品展,入围欧亚经济论坛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分论坛指定产品,长宁香醋,就这样满腔热情地拥抱了世界,而世界又以博大的情怀牵手它走向国际。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我们离开“宏森”时,西斜的阳光撒在周围葱郁的麦捎,关中平原“收获”脚步铿锵在耳。我从心底祝福宏森,祝福它如这火热的六月,收获一片金色的丰实,播下未来绿色的希望。

 

   杨煥亭,陕西户县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咸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原咸阳市作家协会主席,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出版有《月影人影》等文化散文焦4部;长篇人物传记《茂陵卧牛之谜》(与雷胜合作)、长篇纪实文学《无定河的女儿》;学术专著《秦始皇与秦都咸阳》(与雷国胜合著);长篇小说《往事如歌》、长篇历史小说《汉武大帝》(全三册,获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长篇历史小说《武则天》(全三册)。作品入选《百年陕西文艺经典》、《西部散文百家》等文集。

 

 

发布传媒丨一手资讯

尽在杰商头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