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传媒

陕西省要给秦岭大熊猫建个大“家”

阅读数: 1935

昨日,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省管理局挂牌。19日至25日,在大唐西市博物馆设秦岭大熊猫文化主题展,市民凭有效证件可免费领票参观。 本报记者 党运 摄

▲市民通过VR技术看熊猫

秦岭大熊猫文化宣传周活动开幕 本报记者 党运 摄

秦岭大熊猫保护研究有大成果,平均每100平方公里就有10只大熊猫,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保护区达16处;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省管理局揭牌,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将诞生,面积相当于8个西安市建成区……11月19日,秦岭大熊猫文化宣传周活动举行开幕式。

高科技加生活化,“我们变成了大熊猫”;首个拍到陕西野生大熊猫的老人,拿着三秦都市报逛会……11月19日至25日,大唐西市博物馆设秦岭大熊猫文化主题展,广大市民凭有效证件可免费领票参观。

成果: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密度居全国之首

秦岭大熊猫是“国宝中的美人”!11月19日上午,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陕西省林业局承办的“秦岭大熊猫文化宣传活动”开幕。陕西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薛建兴在开幕式上发布了秦岭大熊猫保护研究6大成果。

种群数量显著增长。秦岭是我国野生大熊猫重要分布区。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秦岭大熊猫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109只增加到345只,增幅达217%,为全国最高。平均每100平方公里就有10只大熊猫,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密度居全国之首。

栖息地面积明显扩大。秦岭大熊猫栖息地主要集中于秦岭中段南坡,北坡和西段也有少量分布,范围涵盖陕西5市、11县、27个乡镇。栖息地面积由上世纪80年代的1037平方公里扩大到3600平方公里,增幅达247%,潜在栖息地达2446平方公里。

保护管理体系日趋完善。秦岭是全国自然保护区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自1965年我省第一个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历经50余年发展,秦岭已建成各类保护区32处,总面积5591平方公里,占陕西秦岭总面积的1/10,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秦岭保护区群。其中,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保护区达16处,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约76%的野生大熊猫及56%的大熊猫栖息地得到严格保护。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秦岭大熊猫被科学发现以来,全国已有50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进入秦岭,建立了“中科院秦岭大熊猫野外研究基地”“北京大学秦岭大熊猫科研基地”“中国环科院秦岭生物多样性野外监测研究站”等科研基地。在秦岭大熊猫种群、栖息地、基因、病理、繁育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秦岭物种保护成效显著。目前,秦岭已发现种子植物38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7种;脊椎动物8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5种,被誉为“生物基因库”。在实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同时,各种珍稀野生动物也得到有效保护。朱鹮数量由最初的7只发展到3000多只,在秦岭以北成功野化放飞,被国际鸟类保护联盟誉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林麝野生种群和人工繁育总量达到2.4万只,全球首次实施林麝野外放归,被国家林草局称赞“对全球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具有示范作用”;羚牛和金丝猴数量持续增长,分别达到4000头和5000只。秦岭成为名副其实的“动物天堂”。

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揭牌: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将诞生

开幕式上,陕西省副省长魏增军、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共同为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省管理局揭牌。大熊猫国家公园包括核心保护区、生态修复区、科普游憩区、传统利用区4个功能分区,覆盖全国42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涉及大熊猫及区内8000多种野生动植物。据介绍,2017年1月《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印发,大熊猫国家公园面积为27134平方公里,划分为四川省岷山片区、邛崃山-大相岭片区,陕西省秦岭片区和甘肃省白水江片区,其中,四川园区占地20177平方公里,甘肃园区面积2571平方公里,陕西园区面积4386平方公里。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的面积,相当于8个西安市建成区的面积(548.6平方公里),占秦岭总面积(57000平方公里)的7.6%。其中,包括12个自然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2个风景区以及3个省属林业局、16个林场,涉及西安、宝鸡、汉中、安康4市8县的19个乡镇。陕西秦岭区工程建设投资年限为10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立将打破大熊猫种群隔离、栖息地破碎化的现状,以加强大熊猫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和修复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系统,加强栖息地连通廊道建设,保护和复壮大熊猫野外种群,降低大熊猫孤立小种群的灭绝风险。

下午,还举行了以“守护熊猫、拥抱未来”为主题的秦岭大熊猫论坛,与会专家共同探讨秦岭大熊猫保护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晚上,《大美秦岭 熊猫陕西》文艺晚会在西安易俗大剧院举行。

逛会:高科技加生活化 “我们变成了大熊猫”

最热闹的莫过于秦岭大熊猫文化宣传活动主题展现场了,当天吸引了千余名“大熊猫粉丝”前来参观。

记者看到,主题展分为前言,大美秦岭、熊猫陕西,坚守初心、向芯而行,文创区,秦岭珍稀动植物标本展示区,几大板块生动地介绍了秦岭大熊猫的“前世今生”、数量分布、发现、保护故事、研究成果等。同时,展出了秦岭大熊猫文化宣传活动征集到的书画、剪纸等文创作品。

“妈妈,快来看!太神奇了,我变成了大熊猫!”在展馆“我是大熊猫”屏幕前,佳佳靠近屏幕,她的头像变成了熊猫头像,此时她的左手向右挥动,之前的熊猫头像又换成了另外一个造型,一旁的母亲也上前体验,两人同时变成了“大熊猫”。屏幕前围了许多人,大家争先恐后把自己变成“大熊猫”。

不远处,还有一台“熊猫舞台”机器,刘女士靠近后,屏幕上便出现了她和大熊猫的影像,此时她跳起了舞,屏幕上的大熊猫也模仿她的动作一起跳舞。只见她抬起手,系统自动拍照,刘女士便扫码机器右上角的二维码,她的手机上出现了她和“大熊猫跳舞”的照片。“很有趣,我把这张照片设置成屏保。”刘女士说。

来自安康的李沛远今年4岁,在大熊猫造型前让姥爷给自己拍照,姥爷潘先生说,孩子特别喜欢大熊猫,他专程带孩子来看看。除了“高科技”体验,还有很生活化的产品吸引了诸多人的注意,大熊猫造型的棒棒糖、蛋糕、茯茶、丝巾等等,市民吴女士拿起一个水杯,倒入开水后,杯子上的大熊猫图像就变了颜色,“说到大熊猫就会想起四川,看了主题展才发现,原来陕西的大熊猫更漂亮,陕西的大熊猫野外遇见率最高,而且,这些和大熊猫相关的产品也很有趣。”吴女士说。

直击:首个拍到野生大熊猫的人 拿着三秦都市报逛会

在主题展馆内一角,一位老人一手拿着三秦都市报,一手给女儿指着展馆里展出的几张发黄的黑白照片,还招呼女儿给他拍照。

“35年过去了,这些照片都是我第一次进秦岭时拍的……”老人指着照片旁“邰宗武/摄”几个字,微笑着说。老人叫邰宗武,原《陕西日报》的摄影记者,如今84岁,是第一个拍摄到陕西大熊猫憨态可掬的人。

1983年5月底,他随考察组前往佛坪自然保护区,经过连续6天的寻找、守候、跟踪,第一次拍摄到了野生大熊猫的照片,并在《陕西日报》整版刊发,引起了国内一股熊猫考察热。他的这组新闻照片还在新华社发了25张通稿,被我国香港、澳门等地和国外20多家报刊采用,一时引起世界关注。之所以拿着三秦都市报,是不久前本报以《见到大熊猫 他不停地按动快门》为题报道了他和大熊猫的故事。女儿邰亚宁说,以前人们对大熊猫的关注度低,如今关注度特别高,老父亲很激动,说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是中国特有的生态保护和文化符号,也是中外合作交流的友好使者。所以她和丈夫陪老父亲前来看看。 该主题展为期一周,在大唐西市博物馆内,市民可凭有效证件免费领票参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