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健力宝,不少人可能还有印象。它曾是中国最火的饮料品牌,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进军中国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记得在1984年时,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需要运动型饮料的支持,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拿出三水酒厂5年的利润——25万,大胆地赞助中国12支奥运队伍,一批健力宝便跟着奥运队员了美国,这在当时真可谓是一场豪赌。
随着李海峰夺金,打破了中国运会零金牌记录,以及女排的获胜,健力宝一下子就火了起来。那个时候,全国来三水酒厂订货的商家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且有钱都不一定订得到健力宝。讲真,这么多年以来,从没有哪个品牌在最火的时候,能跟当时的健力宝媲美。
然而,在1997年,健力宝的巅峰期(年营收达60亿元左右)之后,健力宝业绩便急转直下,如今基本推出了历史舞台。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
在我看来,健力宝走到今日之局,跟内部管理、政府的干预等一系列因素有关,但最核心的,其实是真正把控健力宝的组织和管理者,没有看到“品牌”这个无形资产,用制造思维来经营品牌,最终把这个好品牌做死了。
一、3.38亿贱卖健力宝
1997年,是健力宝的巅峰期,也是它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当时,李经纬想把健力宝总部迁去广州。但是,总部的迁移、健力宝大厦的建设都未获得三水政府的批准。三水政府的举动也能理解,因为健力宝当时贡献了三水县近50%的税收以及一定的就业岗位,总部迁移势必使得三水政府的财政锐减,就业率上也会受影响。
通过这次事件,我们也能看到,健力宝的实权还是在政府手里,李经纬实质上仅是一个“打工者”。
而后,李经纬为了彻底解决官企矛盾这个“命门”,想拿出4.5亿购买三水政府持有的健力宝所有股份,分3年付清。但三水政府认为他是用健力宝的利润来购买,拒绝了。最后,三水政府将健力宝卖给浙江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作价 3.38亿元。这一事件,折射了很多东西,也给未来不少的创业者们敲了一记警钟。
而就今天来看,三水政府以3.38亿元就把健力宝卖了,真可谓是贱卖,当时的健力宝可是市值60亿的企业,这个品牌的价值难道就值这么点?真正掌控健力宝的三水政府确实是目光短浅了,用“制造思维”来衡量“品牌思维”,不禁让人须臾万分。
二、新人上位,却放弃了健力宝
如果说,健力宝被贱卖,经历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不可避免的,那后来的品牌没落却是有可能避免的。因为,健力宝虽被贱卖,但只要后来接盘的人,能很好的经营这个品牌,还是能活得很好的。然而,张海上位后,却放弃了健力宝的核心价值。
当时,张海认为健力宝不是一个完全的功能性饮料,它应该是一个大众化的饮品,最终应被当饮料喝掉,而不是作为运动饮料被喝掉。这个品牌策略的错误判断,直接把健力宝推向了悬崖边缘。
据悉,张海进入健力宝后,重新创造了 “第五季”和“爆果汽”这两个全新定位的产品,并在营销上下了血本:砸3100万元在央视世界杯直播时播放“第五季”广告、请日本明星滨崎步做形象代言人等。不得不承认,张海在营销上做得很成功,这两款产品一时之间大火。
但他却没有弄懂一个品牌最核心的价值点,这种价值不仅知是名度、美誉度,还要“有内容”。通俗点讲,“第五季”和“爆果汽”是茶、水、果汁,定位于大众饮料,本身的可替代性非常强,一时的营销最多能把它们打造成短时间的“爆品”,热度过后自然就被遗忘了。(后来的市场反应也说明了这一点。更悲哀的是,如今的很多品牌还在走这条老路。)
不像原来的健力宝,它具有“功能性”、迅速补充体力的核心价值,能被时时刻刻想起;不像王老吉、加多宝等凉茶,具有“降火”的核心价值等。这些品牌的生命力更强,存活的时间更长。然而,张海却捡芝麻丢了西瓜,把最有价值、最值得保护的健力宝的品牌价值降低了,这回是真的把健力宝“作死”了。
而后,健力宝又被卖了。最近的一次交易在2016年11月,统一以9.5亿的价格将健力宝100%的股权转让给了中信旗下的淳信资本。
可以说,健力宝在被卖来卖去的过程中,真正掌控它的“人”,都没有用心来“爱”这个品牌,仅是用“制造思维”来经营它,没有真把握健力宝背后的无形价值。而真正热爱这个品牌的李经纬,却无缘掌控这个品牌,最后落寞去世,不禁让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