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双良,号卫三,陕西扶风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书法研究生毕业。陕西人民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报》西安艺术中心主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客座教授,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台北故宫书画院终身名誉院长兼客座教授,香港特别行政区书画社名誉社长,人民书画网、《人民书画报》、《人民书画研究》杂志总编。自幼酷爱书法,从上中学开始用毛笔完成作业,在军队和政府机关工作以毛笔起草文件材料,四十余年学书不辍。其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成就突出,真、行、草、隶、篆各种书体皆通,尤以行草书见长。作品追古出新、苍劲刚健、飘逸洒脱、风雅雍容,先后二十余次参加全国及国际性书法大展(赛),获得过金、银、铜奖和特别奖。先后为三十多个单位和书刊题写牌匾、名称。曾在《中国书法》《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陕西日报》《西部艺术报》《西安晚报》《中国收藏》等多家报刊发表书法作品和书法论文。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先后多次对其进行新闻报道和艺术专访。先后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意大利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举办书法展览。在陕西美术博物馆,第三、六届西部文博会,以及西安港澳中心举办个人书法展及个人书法艺术研讨会四次。书法作品被收入《中国书法家作品选集》《中华书画宝典》《中国书法大典》《陕西当代书法作品集》等。先后有十余幅作品被北京民族文化宫、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法国驻中国大使馆等处收藏。先后被相关文化艺术机构授予“中国书法百杰”“中国书画名家百佳新闻人物”“影响中国的百位艺术家”等荣誉称号。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被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选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60年60家》典籍。
追古出新 妙书春秋
——品读卫双良书法
□乔犁
卫双良书法沉雄婉约,总是给人以雄强、朴厚、沉静、刚劲的骨力感,同时又具有明显的柔情、洒脱、灵动的云烟之美。笔者对双良先生的草书尤其感兴趣。其最大特点是,他能将柔美与苍劲融为一体,使多种笔法交相辉映,跌宕起伏,大开大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他善于以浓墨造势、以枯笔写意、以方笔示力、以圆笔抒情,用笔法的灵动多变来追求作品的韵致。所以,有人赞美他的草书作品雄奇刚健、大气磅礴,同时又飘逸灵动、宛如云烟。这种境界,完全是双良先生将帖学与碑学完美融合的绝妙境界。书法的第一要素是笔法。书法家在创作时,用笔过重,会造成墨迹僵死,缺乏生命力;过轻,则会造成笔迹飘忽不定,缺乏沉稳感;过放,会落墨轻狂、张牙舞爪;过收,又会让读者感到呆板,没有张力。双良先生对书法用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很好地把握了疾徐、虚实、收放的恰当结合,实现了碑意与帖意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性与情的结合。这是他的书法让读者感兴趣且耐人寻味的最大原因。
卫双良书法的又一个特点是墨法考究,敢于运用浓墨润笔与干涩枯笔。在他创作的许多内容豪迈的作品中,他总是蘸一次墨,尽情地一挥而就,形成了大量的飞白枯笔。这些作品,浓墨与淡墨、润笔与枯笔相互映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后、左右充满呼应之势和顾盼之情,很好地表现了书写内容之苍凉悲壮的情调。如果双良先生没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和超前的现代意识,没有超人的卓识和高深的境界,他自然是不敢如此书写的。认真品读双良先生的作品,会感到他每幅作品都是根据书写内容所反映的不同情思,运用不同的笔法和墨法,表现出个性化的情趣和格调,或沉雄厚重、或轻松流畅、或婉约缠绵……总是跳荡着动情的音符。
在中国,有文化的人不一定成为书法家;但真正的书法家,则一定是一个文化人。作为一个才情横溢、思维敏捷、非常具有浪漫情怀的书法家,卫双良先生给人的印象首先是一位博学多识的才子、是豁达雅儒的文人。从当学生做作业,到机关起草文件、写材料,他都以毛笔书写。他从军、从教、从政,工作岗位频变,但几十年如一日地从未停歇过他手中的笔。阅读过卫双良的著作和诗文的人都说他是一位“儒将”,是学者型书法家,是充满浪漫情怀的诗人。
了解了双良先生宽博的文化修养、豪放的胸襟、非凡的气度以及对当代文化的深邃思考,就能明白他为何能达“穷变态于毫端”的缘由了。
“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双良先生的书法专精博取,在宗法“二王”的同时兼收百家,并蓄众长,融合于中国书法史上众多书家的风格与笔法。从他草书的根基上看,明显受到王羲之、王献之、孙过庭、张旭、怀素、王铎、傅山等书法家的影响较大;楷书师法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等,兼习魏碑、隋碑等;行书走“二王”和孙过庭之路;隶书吸纳《乙瑛碑》《华山碑》《史晨碑》等汉碑之神韵;篆书则以邓石如书作为范本。总之,他重传统、深探索,对历代法帖墨迹无不涉猎。
双良先生是一位很善于运用不同的书体、不同的笔墨线条来表现不同情感内容的书法家。我们站在双良先生的作品前,细细品读,思维自然会随着他作品中的“黑白空间”去神游古今。他的草书作品大开大阖、大收大放、大刀阔斧、干净利落,其势如绝岸颓峰、奔雷坠石,似鸿飞兽骇、鸾舞蛇惊,表现出强烈的感染力和无法阻挡的冲击力。
双良先生的书法遵法不拘法,师古而又不泥古,具有非常强烈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意识。他是一位在会心古人的同时,又非常乐现新意的书法家。
在他的作品当中又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润中有枯、枯间含润,而且其中深藏着极为巧妙而又格外丰富的变化。他用不同的笔墨风格,书写出自己在不同环境中不同心境的作品;不同的作品,自然地流露出他不同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这样的创作格调,古人虽然有之,可他们在作品中却表现得不是那样强烈;而在现代书法家中,有此艺术思考并达到如此高超境界者,确不多见。
笔者注意到,在双良先生的书法作品中有大量的留白,配之以多种笔法的变化,从而产生出非常美妙的虚实相映、枯润相伴、浓淡相宜、细粗相生的中庸和谐的韵致。读他的作品,就好比欣赏一支优美绝伦的协奏曲,好比在观赏芭蕾舞《天鹅湖》……所以笔者从心底感到,他是一位真正的书法家!
笔者有幸目睹过双良先生的书法创作过程,由此更加理解先生书法的艺术境界。毫不夸张地说,他在高度集中地进行创作的时候,全然一副旁若无人的神情,驭笔驱墨,放飞来去,恣意任性,忘我挥洒。其态其势,如音乐,似舞蹈,如壶口瀑布,似涓涓溪流,让人叹为观止、佩服至极!先生此时的神态,似乎超脱尘俗,物我两忘;又似乎世间万物皆为己生,世间万物皆为己用。山川万物皆在笔下,情感胸襟跃然纸上。遥想当年的徐渭,可有此神态!
怪不得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先生、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著名书法家吴三大先生等各界名人纷纷题词撰文,赞美双良先生的书法。陈忠实先生题词:“落纸云烟,气象万千。”贾平凹先生题词:“精气两足,笔墨双良。”吴三大先生题词:“双良书法如锥画沙,任情恣性,笔下生花。”文艺评论家王盛华称赞卫双良先生“雅儒豁达,通灵入神”。在反复阅读双良先生的书法作品时,笔者也曾发过如此的感慨:古远墨迹旁,滴滴味道香;多食自有益,笔墨必甘畅。(本文作者系文艺评论家、书法家)
作品欣赏
天地正气
录杨万里诗一首
录张若虚词句
“大漠长河”联
“心有何必”联
录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录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录卫夫人《笔阵图》(局部)
录范仲淹《岳阳楼记》(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