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传媒

陕建集团:扶贫攻坚国企要带好头

阅读数: 3088
陕建集团:扶贫攻坚国企要带好头

 

 

▲陕西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义光

今年5月中旬,根据陕西省安排,陕西建工集团的“驻村联户”扶贫点从延安子长县张家庄村调整到安康白河县焦赞村。

5月28日,我们收到子长县的一份特殊礼物—8页摁着281个红手印的请愿书。原来张家庄村群众得知我们要离开村子,他们自发签名请愿,希望第一书记和陕建集团继续留下来帮扶他们。

张家庄村位于陕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山高路陡,人均耕地不足0.5亩,建档立卡贫困户116人。近年来,我们通过党建引领、扶志扶智、产业帮扶等措施,村里的路修了,路灯亮了,广场建了,藜麦产业起步了,年轻人学习技能就业了,更重要的是大伙的心齐了,干劲更足了。人均收入从2012年不足3000元增加到2018年6800元,实现“摘帽”脱贫。

牢记国企使命担当

红手印这件事,让我非常感动。作为国有企业,帮助老区人民走出贫困,做一些事理所应当,但村民们以纯朴的方式给予我们工作高度肯定,让我们思想受洗礼,精神获满足。

陕建集团成立于1950年3月,伴随着共和国70年的峥嵘岁月,陕建成长为一家市场遍布全国和全球27个国家,集投资、建造、运营为一体的综合建筑服务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陕建集团加快调结构、促转型、补短板,释放改革活力,激发内生动力,奋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陕建集团提前两年实现“十三五”目标,建成千亿集团。

2017年,陕西省成立了助力扶贫攻坚国企合力团。作为安康合力团的团长单位,陕建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将装配式建筑绿色产业与安康生态功能区定位相结合;将投(融)资带动项目与建设重点民生工程相结合;将扩大劳务用工与安康丰富的劳务资源相结合;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和贫困户子女助学相结合,实施产业扶贫、用工优先、教育帮扶、投资带动、爱心帮扶等举措,走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新路。

特色扶贫路

做实“产业扶贫”。在陕西安康当地成立属地化的陕建十二建公司,按照“融入安康、投资安康、建设安康、服务安康”的理念,带动当地经济发展。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上缴利税7000万元,连续两年成为安康贡献率最大企业。结合安康生态功能定位,投资3亿元建设绿色节能的新型材料工业园,目前已投入1.8亿元,一期建成后预计实现产值5亿元,带动就业300人以上。

实施“用工优先”。安康是建筑劳务输出的集中地。陕建与安康市签订《建筑劳务产业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劳务公司,以陕建职大、陕建技师学院为教育培训基地,打造贫困劳动力+劳务队+培训+劳务公司的劳务产业扶贫链,依此带动更多的安康籍劳动力走出来。目前陕建已使用安康籍务工人员15288人,带动建档立卡人员595人。

助力“教育帮扶”。与安康市政府签订《精准扶贫技能培训框架协议》,发挥陕建“两校”的教育资源优势,计划招收并资助500名贫困户子女学历技能培训教育,除对贫困户学生减免学费、住宿费外,每人每年补助生活费1500元,毕业后安排就业。两年来已累计招收贫困地区学生327人,其中贫困户子女139人,发放助学金54.52万元。

加大“投资带动”。近年来,陕建发挥投融资优势和强大施工能力,先后投融资70多亿元,以PPP模式建设安康机场迁建、环城北干道、飞地路网等重点项目,不断补齐当地基础设施短板。投资22.35亿元,建设70多万平方米的战略性新兴厂房。项目全面建成后,将为安康招商引资、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发挥重要作用。

推动“爱心帮扶”。3年来,陕建向“省扶贫基金”捐款500万元,向贫困地区学校、帮扶村、贫困户共捐赠74.4万元,购买当地农产品价值1244万元。今年6月进入到白河县焦赞村后,经过调研和与村民的沟通,已确定修建产业桥、硬化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搭建蔬菜大棚、成立合作社等帮扶方案,80万元帮扶资金已到位,工作已全面启动。

念好“准、真、活”三字经

通过近年来我们的实践,国企扶贫走深走实,除了提高政治站位,彰显国企担当外,我认为还要念好“三字经”。

一是“准”字经,就是项目选择要准。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企业扶贫也大都以产业扶贫为依托,但在产业项目的选择上,必须要认真调研,充分利用企业优势,挖掘当地资源禀赋优势,这样的产业扶贫才更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

二是“真”字经,就是用心用情要真。企业在扶贫中不能只带着任务,更要带着感情。带着任务去扶就会例行公事,心态敷衍,而带着感情去扶,扶贫就会有温度,更走心。比如一些贫困户虽然长期在建筑工地打工,但苦于没有技能,收入一直较低,就业也是时断时续。我们就安排专人,带上教材和老师,主动组织他们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并鼓励他们考取证书,以实现稳定就业和提高收入。再比如我们利用所属两所职业教育院校的资源,动员贫困地区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我们不仅从经济上资助,还通过订单式培养,帮助他们实现就业,真正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三是“活”字经,就是模式创新要活。企业应发挥优势,善于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开展产业扶贫,实现贫困地区和企业发展的双赢。比如在安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土地和人力资源丰富,但因缺乏资金建设厂房,无法实现筑“巢”引凤,我们就和当地政府合作,先期投资建设厂房再吸引企业入驻,盘活了资源,有力推动了当地招商引资。

“久困于穷,冀于小康”。目前,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国企既要有情怀担当,更要下足“绣花功夫”,走在脱贫攻坚的前列,为民造福,为国分忧。

(□ 陕西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义光)

西安网站建设杰商网发布

上一篇
下一篇